民事起诉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起诉前的准备
确定管辖法院:根据“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特殊案件可向专门法院提起诉讼。
收集证据:全面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如合同、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并制作证据名录。
书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及证据清单。
立案
现场立案:携带准备好的起诉材料到管辖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立案窗口进行现场立案,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等辅助材料。
网上立案:通过“各省法院诉讼服务网”或微信“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等途径申请网上立案。
诉前调解 (非必经程序):立案后,法院会询问当事人是否同意诉前调解,调解期限一个月,调解成功则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则进入诉讼程序。
审查立案
法院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逾期不缴费按撤诉处理;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
排期开庭
法院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等信息,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法庭调查:
当事人陈述案件事实,进行举证质证。
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焦点进行辩驳和论证。
法庭调解: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纠纷,达成调解协议则制作调解书。
判决
大多数案件不会开庭当天出判决,除非是法院速裁庭审理的部分简单案件。法院会在一段时间后下发判决书。
上诉
如果对一审裁定不服,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建议:
在起诉前务必仔细准备证据和起诉状,确保材料齐全、格式正确。
尽量选择网上立案等便捷方式,节省时间和精力。
同意诉前调解的,应积极配合调解员,争取达成调解协议,以减少诉讼成本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