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通常不会让孩子做以下事情:
当众批评孩子:
这会引起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可能导致自我否定、自卑、沉默寡言或逆反敌对等行为。
很少去表扬孩子:
缺乏赏识和肯定会使孩子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影响他们不断完善自己。
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批评自己的孩子:
这种比较方式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应多鼓励孩子与自己以前比,而非与他人比。
当孩子不听话时打骂孩子:
粗暴的方式会损伤孩子的肉体和自尊,导致他们生活在自卑和恐惧中,严重时甚至可能产生暴力倾向。
总是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们:
这种说法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体现为成人的虚荣心,实际上家长也应考虑自己的需求和乐趣。
禁止孩子做各种事情:
如“不可以爬树”、“不可以踢足球”等,这可能让孩子形成被动、顺从的性格,缺乏独立性和积极性。
否定孩子的性别或人格:
如“本来想要女孩子的,结果生了个男孩”等,这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或自我没有自信。
禁止孩子表现孩子气:
如“你是哥哥,要有担当一点”等,这可能让孩子无法享受童年,性格上过于认真和责任感过剩。
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必须严格禁止。
过度限制孩子的自由:
如不允许单独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度限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等,这可能压制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情感发展。
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采取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责任感,同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