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活动之所以未能被彻底根除,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法律上的漏洞和滞后
立法滞后是导致职能部门对传销活动查处、打击不力的主要因素。
现有的法律法规如《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对传销的界定和处理力度不足,无法有效应对传销活动的狡猾性和隐蔽性。
执法难度
传销组织非常狡猾,立案存在一定难度。传销人员往往分散,且采用一对一培训等方式,使得执法机关难以掌握确凿证据。
传销活动通常没有固定的地点,人员流动性大,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个住址,这使得执法部门难以追踪和取证。
证据收集困难
传销活动通常没有书面证据,如申购单、汇款单等,即使有证据,传销人员也不会轻易提供。
传销人员往往已经被洗脑,不会配合执法部门作证,导致执法部门难以形成有效的证据链。
联合打击的协调问题
打击传销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行动,但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顺畅,导致打击效果不佳。
社会和经济因素
传销活动往往涉及一些有权有势的人,这些人掌握着话语权,可能对打击传销的法律法规持不感兴趣的态度,甚至故意不作为。
传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视为一种经济现象,国家可能认为打击传销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采取较为温和的手段。
公众认知和误解
部分公众对传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容易被传销组织的虚假宣传所迷惑,导致传销活动屡禁不止。
综上所述,虽然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传销活动,但由于法律、执法、证据收集等多方面的困难,加上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传销活动仍然难以彻底根除。为了更有效地打击传销,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的识别能力,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