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刘娥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近日,当代教育理论学家、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柳海民教授走进中科附高(深圳理工附中),为全体教师带来一场主题为“卓越教师与卓越课堂”的精彩报告,引领与会者探寻育人真谛。

柳海民教授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长期致力于教育学原理、教育基本理论及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主持《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价标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比较与建设路径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学术成果深刻影响基础教育改革方向。

讲座中,柳海民教授聚焦新时代教师发展,指出教师应立足国家标准,对标《卓越教师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等文件要求,在“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格局中追求优质均衡。同时,要以开放姿态拥抱技术变革,在坚守教育本真与创新教学模式间寻求动态平衡。
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教育家精神为切入点,柳海民教授深刻阐释“课比天大”的教育内涵。他强调,准时上下课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底线,是对教育时间完整性与学生学习节律的尊重。教学设计要目标清晰、内容鲜活,如“精准导航”引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柳海民教授肯定了AI在教学设计、课堂评价、作业分层等场景的增效作用。他以浙江大学“智海平台”为例,展示AI如何通过结构化数字资源集成提升备课效率。但同时,他也警示“技术依赖”风险,强调AI是教育的“助手”而非“主宰”,教师应保持主体性,在利用AI生成教学框架后,结合学情注入情感互动与价值引领,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教师善用AI优化流程,坚守育人本心。
正如主持人总结,这场讲座不仅从理论角度为教育人指明前行方向,更以自身成就呈现了卓越教师与卓越课堂的卓越之境。

讲座结束后,学校专职副书记李俊熹代表学校为柳海民教授献上鲜花,现场掌声热烈,传递出对教育智慧的尊崇与对实践革新的期待。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科附高(深圳理工附中)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继续提升教师专业效能,培育教育情怀,共同构建“既有知识厚度、又有情感温度、更有创新力度”的卓越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图片由校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