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助力企业“破壁突围”

2025-05-20 08:35:00

杨燕曦 吴楠

近期,美国政府挥舞关税“乱棒”,不可避免地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显著上升。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通俗地说,就是企业既可以做内销也可以做外贸,在国内外市场之间灵活切换和整合资源,实现“两条腿走路”。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的战略选择,也是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性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收官之年。2023年,湖南获批成为全国9个之一、中部唯一的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近三年来,我省重点围绕建机制、抓改革、促转型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制度联通,破除内外有别关键障碍。企业内外贸融合发展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国际、国内市场在监管体系、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企业在切换“内外赛道”的过程中遭遇阻碍。我省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协会+公司+院校+实验室”模式,推动标准化集群发展新形态建设;在全国设立首个国家级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汇聚海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全国植物提取物相关企业等多方力量,分析国内外标准,促进植物提取产业全面创新升级及其对外贸易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芙蓉标准化产业集聚区,吸引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机构入驻,提高标准转化率,打造质量、标准、检测、认证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改革,助力湖南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海,破解了长久以来的二手设备闲置难题,提高了资源利用水平。跨越“标准关”,有利于降低企业产品研发成本和内外贸“换道”风险,助力湖南企业迈向更广阔市场。

平台聚力,搭建内外协作沟通桥梁。渠道和平台建设一直是内贸企业转外贸、外贸企业转内贸的“老大难”问题。湖南发挥试点优势,2024年在长沙、2025年在株洲举办了湖南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博览会暨外贸优品中华行湖南站活动。这是全国首个以“内外贸一体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博览会就像一个超级大集市,来自国内外的优质商品在这里“争奇斗艳”,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交融,内外贸服务协同创新成果纷纷亮相。企业在这里实现了规则对接、渠道打通、市场共拓,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注入了动能。同时,聚焦一些外贸企业面临的订单缩减、成本上升等问题,我省组织商务、海关等多个部门进行走访调查,组织步步高、中石化易捷等商超设立“湖南外贸优品专区”,组织京东、淘宝、抖音湖南基地、芒果TV等线上平台打造“湖南外贸优品”销售专区和直播专场,帮助外贸企业快速消化库存、开拓国内市场。通过拓展新的平台,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保障。

“活水”浇灌,提振企业融合发展信心。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在经营主体,经营主体稳,经济大盘才能稳。资金是提振经营主体信心的“源头活水”。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内外贸融合发展。4月28日,《湖南省商务厅 湖南省财政厅关于促进湖南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明确鼓励“湘品湘用”,支持出口受阻企业转内销,对在省内首次开设直营门店展示展销湖南出口产品的,对品牌方开设直营门店实际发生的租金、装修等费用,按照不高于30%的比例予以一次性补助,最高补助50万元。同时,对设立专柜、专区展示展销湖南出口产品的省内商超,专柜、专区年度销售额达到30万元的,综合专柜专区展示的湖南外贸品牌数量、对外贸品牌优惠情况、年度销售额等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单个商超年度最高奖励50万元。“真金白银”的支持,为企业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注血造能”。

去年8月,《湖南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创新发展工作措施》印发。立足该措施贯彻落实,我省在健全内外贸一体化规则制度、开拓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渠道、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培育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主体、深化内外贸一体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强化内外贸一体化服务保障等方面,还将大有可为。

【作者均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一带一部’背景下湖南先进制造业产业优化研究”(XSP24YBC23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