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民生访谈正在热播中,5月8日的嘉宾是市文化旅游局局长钟晓敏。今年上海会有哪些重磅演出?市民艺术夜校“一位难求”,后续还将推出哪些新举措?当前入境旅游的发展情况如何?这些内容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

市文化旅游局局长 钟晓敏(右)
内容摘要
①2025年上海演出市场依然好戏连台,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阔别23年后重访上海大剧院,连演8周64场;玛丽亚·凯莉、理查德·马克斯、周杰伦、时代少年团等演艺明星轮番来沪举办演唱会;
②推进世博文化公园部分片区改造,改造完成后可容纳5-8万名观众,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露天音乐节场地;推动在静安、徐汇等区域分别新建一座5万人、一座3万人左右体量的室内综合性场馆;
③6月23日—27日期间,开展“白玉兰飘香”惠民放映,惠民放映地点将覆盖16个区的文化新空间,力争打造“家门口的电视节”;5.17—5.19为期三天推出上海市主要景区半价活动、5.19过生日的游客部分景区当日免票活动;上海旅游节花车大巡游9月上演。
①积极筹备9月份市民夜校秋季班的课程,进一步增加教学点、课程总量以及学员招生名额;
②筹划推出市民艺术夜校“日间版”,设立30个教学点、推出100门课程,7月发布招生信息,8月完成招生,9月开学。
①今年一季度,上海入境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增速,接待入境游客已经超过170万人次,同比增长37%;
②全面推广“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托底”支付模式,串联推出121条入境游精品线路,以及“国际中转旅客免费半日游”特色服务,受到入境游客的广泛好评。
2025年上海演出市场依然好戏连台,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阔别23年后重访上海大剧院,玛丽亚·凯莉、理查德·马克斯、周杰伦、时代少年团等演艺明星轮番来沪举办演唱会
去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5.7万场,接待观众2545万人次,取得票房5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28.1%、56.2%,各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位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票房收入超过第二名近40%。重磅的演出项目,多元的演出样式,火爆的演出市场,让上海“亚洲演艺之都”的地位日渐稳固,也给市民朋友带来国际化的顶级艺术享受。2025年,上海演出市场依然好戏连台,可以说总有一款适合您。
国际名作方面,斩获180余项戏剧大奖的经典音乐剧《悲惨世界》,阔别23年后,今年11—12月将以纪念版音乐会的形式重访上海大剧院,连演8周64场,这是此次世界巡演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一站。法语话剧《樱桃园》、日语原版舞台剧《千与千寻》、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也将闪亮登场。国内佳作方面,原创音乐剧《大状王》,话剧《日出》《觉醒年代》《长恨歌》《父亲》《红楼梦》等名家名作将陆续上演,为上海市民奉上文化盛宴。演唱会方面,除了已经演出的刀郎、张杰、杨丞琳、孙燕姿、YOASOBI(有阿索比)以外,后续还将有玛丽亚·凯莉、理查德·马克斯、周杰伦、时代少年团等演艺明星轮番来沪举办演唱会,他们将共同点亮上海演唱会市场的璀璨星空。

此外,我们正在着力解决市场火爆与场地使用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目前,上海共有上海体育场、虹口足球场、东方体育中心、梅奔文化中心等8个5000座以上、可举办大型演出活动的场馆,随着近年来演唱会、音乐节市场的迅猛发展,场地偏少、规模偏小的问题逐渐凸显。为此,我们进行全面摸底,科学合理统筹演艺演出空间资源,高效利用,盘活存量,缓解演出旺季场地供需矛盾。会同相关部门推进世博文化公园部分片区改造,改造完成后可容纳5-8万名观众,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露天音乐节场地。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推动在静安、徐汇等区域分别新建一座5万人、一座3万人左右体量的室内综合性场馆,为引进海内外一线艺人来沪演出创造更好的场地条件。

接下来的6月,还将举办第30届上海电视节。6月1日至30日,开展“白玉兰飘香”节目展播,在“重温经典”、东方卫视等频道集中播出往届获奖作品和最新征集作品。6月23日—27日期间,开展“白玉兰飘香”惠民放映,惠民放映地点将覆盖16个区的文化新空间,力争打造“家门口的电视节”。电视节还将与临港新片区合作,联动上海天文馆、滴水湖等临港文旅资源,推出“电视节专享City walk”精品线路,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进来。
在即将到来的中国旅游日,我们还将推出5.17—5.19为期三天的上海市主要景区半价活动、5.19过生日的游客部分景区当日免票活动,叠加正在发放的“乐游上海”旅游消费券,形成折上折的优惠,可以说是相当划算的。

备受瞩目的旅游节花车大巡游,还是放在气温稍显凉爽的9月份举办,与去年举办的时间段大致相当。
筹划推出市民艺术夜校“日间版”,设立30个教学点、推出100门课程,7月发布招生信息,8月完成招生,9月开学
市民夜校自2016年开办以来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尽管一再扩大规模、增加名额,但是一直供不应求。今年的夜校春季班,我们将教学点位增加至483个,课程总量突破1552门,并首次实现全年龄段覆盖,创新推出面向56-70岁群体的“银发艺术计划”,专项招收中老年学员约1200人。整个春季班招生期间,117万人次在线抢课,一小时内879门课程全部报满,最终录取学员3.5万人,招收学员数量比去年的春季班增加超过一倍,市民依然供不应求。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9月份秋季班的课程,进一步增加教学的点、课程总量以及学员招生名额。为更好地满足市民差异化的需求,我们也正在筹划推出市民艺术夜校“日间版”,暂且叫“市民艺术日校”。“日校”分为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段,首批计划推出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艺术早课”,利用属地社区的一些活动空间错峰开展培训,内容以传统文化、艺术导赏、健康养生等为主,方便老年朋友就近就便参加文化培训。第二个项目是“午间一小时”,利用办公楼宇、商圈、产业园等工作场景内的空间开展培训,把艺术培训与技能强化结合起来,更加贴合“上班族”的实际需求。第三个项目是“都市午茶”,内容以生活美学、艺术入门、非遗体验等为主,适当安排职业技能培训。

通过这些拓展,“日校”首批计划在全市设立30个教学点、推出100门课程,7月发布招生信息,8月完成招生,9月开学。夜校秋季班和“日校”招生的具体安排,我们将通过上海发布、乐游上海以及各区文旅部门公众号等及时发布,请广大市民朋友多多关注。
落实和优化快速通关、便捷支付、离境退税等各项工作措施,深入挖掘具有上海特色的文旅资源,让更多的海外民众认识上海、心向上海
上海的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据统计,去年共接待入境游客超670万人次,同比增长84%,接待入境外国游客继续稳居全国各大城市首位;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80%,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上海入境旅游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速,接待入境游客已经超过170万人次,同比增长37%。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预计入境上海的游客会更多。

入境旅游的加速发展,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入境免签政策持续放开。近年来,我国不断扩大入境免签、过境免签政策范围,过境免签的停留时长也由144小时延长至240小时,尤其是去年韩国、日本等本市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被纳入入境免签政策范围,对本市入境旅游市场提振作用明显,“周五下班去上海”成为韩国网络热词,新天地、外滩、迪士尼等成为韩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二是入境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去年以来,上海把“便利化”作为促进入境旅游的关键环节,全面推广“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托底”支付模式,全市核心商圈、交通枢纽、三星级以上饭店、3A级以上景区基本实现外卡POS机全覆盖;在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设立了3个外籍来沪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了景区景点、休闲街区、交通枢纽等区域语言服务、外语标识及多语种导览设施,全市住宿资源向入境游客开放,改善了入境游客的体验,赢得了上海入境旅游的好口碑。三是入境旅游宣传推广持续加强。我们实施了“Meet in Shanghai”宣推行动,举办“相聚上海”全球推介活动,推出《老外逛上海》系列融媒体产品,用好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提升文旅宣推精准性和触达率。同时,注重完善多元化入境旅游产品体系,去年我们精选上海特色文旅资源,串联推出的一日体验游、两日精选游、三日沉浸游、四日休闲游、五日深度游等121条入境游精品线路,以及“国际中转旅客免费半日游”特色服务,受到了入境游客的广泛好评。

从国际上入境旅游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验来看,入境旅游的提升,离不开优质的基础服务和有温度的城市治理。今年,我们以提升文旅公共服务为着力点,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提升品质,更好服务入境游客、惠及广大市民。一是打通工作堵点。年初,我们对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开展专项调研,系统梳理了影响服务便利化和游客感受度五个方面18个具体问题。根据市政府统一调度,目前,15家具体责任单位分工协作,落实和优化快速通关、便捷支付、离境退税、旅游咨询、导引标识、行李寄存、医疗救助等各项工作措施,努力让公共服务更快捷便利、更贴心安心。二是开发多元产品。深入挖掘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地标、历史建筑、非遗项目、社区生活、传统美食等文旅资源,把有内涵、受欢迎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形成主题化、差异化的“最上海、最中国、最世界”的入境旅游产品,带领游客体验传统文化、参与城市徒步、探访街道社区、品尝地道美食,感受上海的历史韵味、现代风情和烟火气息。三是加强宣传推广。今年,联合国旅游组织将在上海落地地区办事处,我们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国际旅行商、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联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航空公司及酒店集团,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叙事、全球化表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入境旅游合作交流和宣传推广网络,让更多的海外民众认识上海、心向上海。
资料: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