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书院绽新韵 全民阅读启华章

2025-05-13 20:29:00

悠悠汾河文脉绵延,名都并州书香漫卷。

4月23日至27日,“锦绣千年 弦歌不辍”中国书院展在太原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举办。

这场展览,感受文化跳动的脉搏,宛若一座流动的艺术殿堂,为四海宾朋铺展出一幅横跨千年的精神长卷,传递着中华典籍的永恒光辉。

这场展览,是古籍的厚重与现代技术的光影交织,彰显晋阳古城兼容并蓄之姿态,与读书爱好者共赴的一场“书院时空漂流”。

这是一次以历史文脉为根基的文明对话。在长风文化商务区文化岛流光溢彩的多座现代展馆前,听一听“朱张会讲”的哲思激荡,看一看苏东坡的读书手札,逛一逛四大书院实景再现,想一想表里山河的文明密码……

这是一次以科技赋能为特色的创新实验。借助数字技术,将古代书院的场景与先贤的智慧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历史符号。

这是一次以全民参与为内核的文化盛会。展览创造性地采用“可触摸的历史”互动方式,让古老技艺的温度直抵人心,书写着文明传承的时代答卷。

深度解码千年书院——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千年的思想精髓与学术积淀。

置身展厅,古代书院的氛围感便扑面而来。白墙圆窗微透竹影,粉壁掩映曲折回廊,“静”的展陈内容与“动”的参观人流相映成趣,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模样。

“这次书院展整个浏览动线,用了很多中国传统园林的营建手段。”据设计师徐恩斌介绍,展览的整体构图用了中国传统明堂辟雍的基本格式,修竹、粉墙、月洞门、楹联、书法……传统书院的美学元素,均可在游览过程中与观众“不期而遇”。同时,空间的立面关系是借鉴了山西传统民居单面坡的形式,结合书院经典的立墙的视觉效果。

最令人心动的,莫过于独具匠心的“月洞门”设计。轻轻迈步其中,当阳光与灯光映在门上、墙上、路上,仿佛走进电影长镜头之中,一步步走近,一点点豁然开朗。

本次展览以“传统美学+数字科技”的融合表达,为现代人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今的阅读桥梁。展览总面积为799平方米,8个展厅及1个庭院主打“中国园林风格”,设置了“千载弦歌”“斯文在兹”“硕学鸿儒”“郁如邓林”“动静有常”“山右风雅”“于斯为盛”“泉似文澜”8个展厅,将历代著名书院、书院读书名家、书院藏书与刻书齐聚一堂。

在“硕学鸿儒”展厅,苏轼、朱熹等6位历史名家以“数字人”的方式,与观众一同探讨读书的方法与乐趣;“动静有常”展厅重现了张栻和朱熹两位学者在书院中讲学论道的“朱张会讲”……这些场景不仅是对历史的生动还原,更展现了古代书院在学术交流、思想碰撞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我们期待以图文展示、书籍陈列、阅读体验互动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中国书院的优秀阅读传统,获得古代阅读智慧的启迪。”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青岛大学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彦教授说。

沉浸体验历史文脉——传统文化的现代焕新

从唐代集贤殿书院到宋代四大书院,千年阅读智慧在此间流转。当程颐说出“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时,不少观众举起手机记录这份跨越时空的教诲。太原科技大学骆婷教授感慨道:“这些读书方法论至今仍具现实意义,这场展览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约有1.1万人次观众前来参观。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若要焕发新生,必须与时代接轨。在现场,65岁的薛金星女士在应天书院场景前化身“严师”范仲淹,向同伴发问“未寝之时,观何书”的俏皮场景,成为“硕学鸿儒”展厅里最生动的注解。这种互动体验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单向传播模式,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山右风雅”展厅中,晋阳书院山长李用清的授课场景,令本地观众倍感亲切。晋阳书院是山西大学的前身,山长则相当于校长。观众武晋龙坦言:“原来山西大学百年前就在倡导‘精读细研’。”这一发现不仅唤醒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更 让观众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与精神追求,早已融入地方发展的血脉之中,成为塑造城市文化品格的重要力量。

雕版印刷互动区,亲手刷印一幅《茶经陆羽像》,则是每一位观众的“必修课”。朱液渗透宣纸的瞬间,古老技艺的温度直抵人心。“欢迎大家来体验。”这种参与式的文化体验,让观众在实践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最美的一幕场景是,傍晚时分,省级非遗古琴展演《流水》《平沙落雁》等经典曲目的韵律在展厅内悠然回荡。琴韵与书香交织的现场直播,场均观看量突破3000人次。“千年弦歌”与手机直播间的弹幕形成奇妙共振,让传统文化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跨越时空界限,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书香太原”焕发活力——传统文化的时代启示

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次亲自参与的互动,不仅唤醒了城市的文化记忆,更让阅读的种子在并州大地生根发芽,共同绘就了一幅书香满城的动人画卷。

本次展览的成功经验,以及在展览中萌发的蓬勃动力,正转化为“书香太原”建设的持久动力。据介绍,展览现场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5000份,很多参观的游客和市民,纷纷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转发现场的盛况,此次活动保守估计能辐射人数在百万人次以上,每一次有效的互动不仅增强了参与感、获得感,也使书院文化以更生动、更贴近的方式直抵人心。

从古代书院到现代阅读空间,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锦绣千年 弦歌不辍——中国书院里的阅读”展览,不仅充分彰显阅读和文化的魅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市民的阅读热情,得知展览将继续在太原美术馆展出时,很多读者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借助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属于太原这座城市的阅读之光,正在变得愈发明亮。

按照“书香太原”建设的发展目标,多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着力构建主题书房、公园书房、社区书房等多元丰富的阅读空间,形成了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的“30分钟便民阅读圈”。

其实,这正是对书院文化精神的延续与创新。阅读,已融入城市肌理、涵养城市气质,使太原这座古老的城市通过全民阅读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阅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热爱、非常珍视的行为。”策展人张文彦坦言,她在展览开始之前十分忐忑。她说:“因为这个展览专业程度非常高,而且有大量的历史,不容有失。在展览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无论青少年还是成人,都认真地去阅读、去感受。”温暖的场景感动了张文彦,她认为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这场跨越千年的书院之约,已然写下全民阅读的时代注脚,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太原日报 记者 杨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