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连云港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调整三周年,3年来,连云港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488件,服判息诉率达97.79%。
近年来,连云港电商直播、穿戴甲、中医药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新领域、新业态的发展势必导致新的知识产权类型、案件的增加,给司法保护带来了新任务、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连云港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兴产业案件,护航区域内新兴产业发展,为创新成果保驾护航,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厚植法治沃土。
悉心“培土”,为种子萌芽打好基础
“有典籍记载的古方、经方、诊疗技法是中医药核心生命力所在,却难以满足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有关专利申请新颖性、创造性的要求,也很难获得商业秘密方面的司法保护。”在江苏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上,连云港中院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调研组成员唐昌勇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哲学观、医学等文明智慧的集中体现。连云港作为中医药发展高地,中医药创新实力雄厚、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护航中医药健康发展成为连云港法院司法保障知识产权的应有之义。
在审判实践中,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中医传承保护不足的问题凸显。为解决这一困境,连云港法院深入调研并撰写《中医传承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探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路径,致力于为完善中医传承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中医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年初DeepSeek的爆火意外带动了水晶产业的持续升温,作为世界水晶之都的东海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东海县拥有大大小小的水晶加工企业约3500家,从业人员约30万人。2024年,水晶交易额达到460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占比高达70%,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50亿元。
水晶产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随之而来的企业乱象也困扰着县政府。“在157件涉东海县水晶珠宝饰品的著作权、商标权案件中,侵权表现主要为对相关产品的简单复制、模仿。”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法官助理黄超说。据悉,自2022年5月1日起,该院管辖东海县500万元以下第一审普通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开发区法院就存在问题向东海县政府提出司法建议,东海县政府积极响应,举办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版权登记等各类培训班20余期,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10余次,不断增强从业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研发设计人才培育和品牌建设力度,举办水晶产品设计大赛和水晶版权作品展。多部门联合开展水晶知识产权侵权专项检查活动等,有效打击市场乱象,维护新业态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重“松土”,为萌芽拔节清除障碍
占全国70%市场份额的东海县穿戴甲产业年销售额破80亿元,如今已成为连云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据了解,海外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低价款,而是更偏爱设计精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手工穿戴甲。从水晶产业的边角料到依靠传统文化爆火出圈的东方美学时尚单品,穿戴甲不仅是中国轻工业的缩影,更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微缩艺术品”。
穿戴甲行业的艺术再创造弥足珍贵,却是知识侵权的重灾区,这也是工艺美术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艺术作品维权难、仿冒侵权多发、原创与改编行为著作权侵权认定不清,均是在类案知识产权侵权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技术事实查明难、侵权行为及时制止难、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全程‘留痕’,加强企业保密制度建设。”民间工艺美术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上,连云港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张洪宝说。座谈会还结合典型案例,围绕知识产权诉讼特点、举证方式、侵权认定、维权方式等内容就工艺美术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解答。
连云港法院研究出台《关于服务保障全市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后发先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积极适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2022年以来,连云港全市法院共适用惩罚性赔偿或考虑惩罚性因素判决案件9件。全面实行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出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小额诉讼工作指引,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47.77天。依法规制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妥善化解“知假买假”“恶意索赔”等惩罚性赔偿案件争议,推动赣榆海鲜、东海水晶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有效“夯土”,共护树苗“万木竞秀”
在涉穿戴甲5起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案件中,连云港中院依法委托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作出专业比对意见,认定构成相似侵权,促成各方达成调解协议。
4月24日,连云港中院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助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座谈会,省、市、基层三级法院院长与市场监管局以及医药、新能源、互联网等领域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律师、专利代理工作者等相聚一堂,听需求、提意见、出对策。
3年来,连云港法院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累计调解成功156件知识产权民事纠纷。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法庭牵头共建知识产权保护“法庭协作联盟”,促进知识产权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获得全省法院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三等奖。会同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形成保护合力。与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协议》,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会商、审判事务协作、信息共享、关联案件快速审理、全链条协同保护、巡回审判、司法宣传联动、审判队伍培养八个方面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深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设立徐州知识产权法庭连云港巡回审判点。
4月,连云区法院与徐州知识产权法庭依托协作机制,共同化解涉及连云港地区的5起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连云港中院还与淮北、临沂等淮海经济区中院共同制定并签署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协议,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形成大保护工作格局,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通讯员 程 晨 张晓晓
江苏经济报记者 潘一嘉 金 彩